@折折熊 的设计博客
用最简单地方式改变世界

说说“响应式设计”

最近这个词被说烂了,好像没有个响应式,你连美工都称不上,F**k!

其实最早的响应式就是以前除了1024以外还要自适应大屏幕,现在被HTML5和CSS3推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说说响应式的缺点:

1、设计成本很高,设计需要考虑不是各个环境的差异,而是去考虑如何保持一样的风格下还要隐藏各种控件,所以就有一个“mobile first”的说法,倒推式的设计。这个其实是极其不负责的设计方法,所谓mobile first,其实就是因为响应式本来就是为了移动互联网设计的,但大屏的体验则被完全地忽略。我最近看到过一个案例,为了保证手机上看到是好的,最后连PC web端的设计也成了“移动”风格,原因很简单,因为要保持风格一致,F**k!

2、开发成本也很高,我听到好几个工程师说了,其实从技术上不难,但要去调试每个版本,适配屏幕这本来就是前端的噩梦,好吧,现在这个噩梦已经进化成了梦魇!

3、用户端代码执行效率低,一个页面需要兼容多个环境,就需要加载非常多的模态,在移动端流量这么宝贵的现在,简直是见了鬼了!

多数人热爱响应式的原因就是在他们拖动浏览器屏幕尺寸的时候看到页面不断不断地变形,好棒!我也喜欢这样的动画效果,可是然后呢?谁关心真正用户?

响应式设计不应该是html5+css3的一个技术行为,而是一种跨终端多环境下的解决方案,它的核心应该是既满足不同环境和设备下的独立需求,又保证用户对同一产品的能够有习惯性的“品牌”行为。

举个栗子,邮箱产品,在移动端上,因为碎片环境,所以用户独立需求更多是进行邮件的分类以及标记处理(类似于mailbox),而在web端上是进行内容撰写。而这个产品的用户习惯性品牌行为是功能list都在左侧,移动端上滑动移出,web端上直接出现。

现在的响应式设计也非常初级,基本上都是属于浏览性的产品(web app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无法进行复杂的交互动作,而浏览则是最适合的动作)。所以要去以偏概全地说所有产品都要响应式设计就有点扯到蛋了。(人家Instagram也一直只有原型app,web端只是用来查看,并没有做所谓地响应式设计)

最后给那些被领导逼着非要做响应式设计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一个方法:

定义好一个产品在各个平台的信息架构方式(特别是导航和内容关系),然后抄一套流体或者删格标准(国外网站很多现成的),再套一个统一的视觉风格,搞定!最后心理默默地F**k它十遍。。。

PS:有人质疑我,说响应式是未来的趋势,我不反对未来跨屏多环境,但设计如何做,还是未知数!继续摸索吧,骚年~

评论
热度 ( 12 )

© 独立设计 | Powered by LOFTER